首页

丝袜踩吐奶

时间:2025-05-28 23:02:10 作者:台当局“禁限令”徒劳!台生用脚投票选择大陆高校 浏览量:48777

  2月18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伯恩斯维尔市。当地居民举行守夜活动悼念当天枪击事件中殉职的警员。

  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伯恩斯维尔市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包括嫌疑人在内的4人死亡。另据美媒援引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今年美国已有近5000人死于与枪支有关的案件。面对成为不治之症的“枪患”,美媒只能哀叹,“枪支比人命重要”。

  据美联社报道,明尼苏达州这起枪击事件是在警方处理一起家庭持枪挟持案件过程中发生的。报道称,嫌疑人在自己的家中持枪挟制了包括7个子女在内的家人,并在与警方对峙过程中向警察开枪,导致2名警员和一名正在为受伤警员提供救助的消防员死亡,嫌疑人随后也在警方行动中被击毙。这是美国最新发生的一起大规模枪击案,也是今年以来美国发生的第52起大规模枪击案。连警察也自身难保,美国枪支暴力的恶性程度可见一斑。

  进入2024年不足50天就发生52起大规模枪击案,延续了过去几年里美国大规模枪击案持续高发的趋势。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GVA)的数据,美国大规模枪击案从2019年的414起激增至2020年的610起后,此后每年都超过了600起,其中2021年更是以689起的数量成为有记录以来大规模枪击案最多的一年。同时,涉枪死亡人数也持续保持在高位。美国广播公司(ABC)援引GVA的数据称,截至2月15日,美国因枪死亡4994人,平均每天约108人,死者中还包括147名12至17岁的青少年和31名儿童;另有3351人因枪受伤。这一组组令人不寒而栗的数据背后,是一条条被子弹带走的鲜活生命,是一名名陷入绝望的遇难者家属,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美国家庭。

  持续的枪支暴力已经让美国社会陷入某种病态。美国社会日益陷入越不安全越买枪、枪越多越不安全的怪圈。多项研究表明,枪支暴力与枪支泛滥之间有必然联系。波士顿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家庭枪支拥有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凶杀率就会增加0.9%。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由于新冠疫情期间枪支销售激增,美国平均每100人拥枪数从2017年的120.5支上升到2023年的137.1支。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1/5的美国家庭购买了枪支,每2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首次购买枪支。而过去这几年,正是美国大规模枪击案、群体凶杀事件和涉枪死亡人数快速增长的时间段。

  美国人的安全感可以说已经消磨殆尽。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在2月17日的报道中就写道,在大规模枪击事件发生后,很多家长开始犹豫是否要带孩子参加大型活动。报道称,不断发生的枪击事件证明,美国的枪支暴力发生在各种不同的集会中,“只要这种攻击还在继续,父母们就有了决定如何应对的负担”。堪萨斯市市长昆顿·卢卡斯在2月14日该市大规模枪击事件发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无论游行、集会、上学、看电影……似乎几乎没有什么是安全的”,“父母只是普通人,必须决定自己希望做些什么”。《今日美国报》网站2月14日也刊文称,美国孩子的校园生活中,有一部分时间是用于枪击事件演习上,学习如何躲藏。尤其是美国Z世代,由于电影院、演唱会、夜店、礼拜场所都发生过枪击事件,他们因而也学会了在这些地方保持警惕。现如今,年龄更小的“阿尔法一代”也正经历着同样的创伤。

  持续的枪支暴力更是美式民主功能失调的标志之一。枪支暴力之所能成为独特的“美国病”,与美国控枪不力密切相关,而这正是美国政治圈、枪支企业和游说集团早已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将民众利益抛诸脑后的恶果。在美国“拥枪派”与“控枪派”立场差异巨大、两党在这一问题上几无合作可能、枪支利益集团势力强大的背景下,美国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权力部门在枪支问题上都不可能拿出真正有效的行动,甚至在控枪问题上不断倒退。比如,过去两年里,美国最高法院就不断做出不利于控枪的裁决,否决了包括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新泽西州等多州在内的控枪法案,美国深度新闻网站VOX直言,“最高法院让美国的枪支暴力流行病无法根治”。

  面对这样残酷而无奈的现实,美媒只能哀叹,“当政客们允许在学校里发生谋杀时,当他们允许美国因枪支的普遍存在而导致持续的大屠杀时,他们就证明了枪支比我们孩子的生命更重要。”(聂舒翼)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首夺冬运会金牌!苏翊鸣:我还是喜欢单板滑雪的小孩子

郑志鹏父亲郑建宣是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合金相图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在郑志鹏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在实验室里忙碌,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反复实验。“小时候,我并不明白父亲在做什么,但他专注的神情让我知道,那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郑志鹏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消费向“新”而行 数据见证中国人民幸福升级→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时装周致力于在跨越传统与未来鸿沟、融合现实与虚拟边界中不断探索,积极捕捉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转型中的决定性作用。

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会见王毅

该活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运用“中柬文化交流移动车”在西哈努克省波礼努县默德朗乡学校、寺庙、政府等地举办多场文化主题活动,向中企柬籍工人子女提供免费图书和中国书法体验课,图片展以及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文创内容,有效传播中华文化,深受当地社会各界欢迎。

古镇开发需守正创新

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8月14日向媒体发布信息称,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项目(吉林)”暨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行业交流研讨活动(第三期)当天在吉林省科技馆举办。

习语 | 把人们隔开的不是千山万水,而是相互认知上的隔膜

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的准确把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着力重点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对外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对内反对独裁统治,铲除民族压迫,谋求民族平等、团结和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消除民族压迫和歧视、实现民族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封闭落后面貌,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如何进一步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团结动员各民族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共同奋斗,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时代课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就是要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最大限度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